中國語文教育榮譽學士
課程目標
學生完成本課程後能夠:
- 具備高水平的中文能力:一文兩語;
- 對中國語言、文學、文化有深厚認識;
- 在香港中學及小學任教中國語文科;
- 運用相關的資訊科技知識及技巧教授中國語文科;
- 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欣賞不同價值觀、社會及文化價值;
- 與家長、同事、學校行政人員及其他專業人士通力合作;及
- 瞭解當前香港教育課題,積極回應各項教育改革。
課程特色
- 針對香港中文教學的需要,均衡發展學生在語言、文學、文化、語文教學四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 融入普通話學習元素,發展學生一文兩語的漢語能力及培養學生用普通話教授中文科的能力,本課程致力協助學生在畢業時,達到大學相關的語文政策要求。
- 設置沉浸課程,讓學生到國內大學學習,在文化豐富的環境中體會文學文化的內涵,並提高普通話口語能力,了解內地語文教育發展。
- 學科知識和學科教學並重,讓學生循序發展學科教學能力及探索有效的中文教學方法,並配合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提供普通話科教學及「普教中」的訓練。
- 有系統地發展學生的教育專業能力,包括學校參觀、學校配屬、教學實習等。
- 提供全面的中學及小學教學訓練,學生將獲分配到中學及小學進行教學實習
課程結構
範疇 | 學分 |
---|---|
主修 | 54 |
教育研習 | 30 |
通識教育 | 22 |
畢業專題研究 | 6 |
選修 | 15 |
學校體驗 | 20 |
語文增潤 | 9 |
沉浸課程 | 不帶學分必修課程 |
總學分: | 156 |
主修研習
主修研習包含主修必修及主修選修,由語言、文學、文化與傳意及語文教育四個學科範疇組成。學生除學習各項中國語文知識,還須提升個人的語文能力。
教育研習
教育研習為學生提供跨學科探究教與學的機會,學生可從心理學、社會學、哲學、教育學及其他角度去探討幼兒/學校教育。學生將培養一系列與教育專業相關的技能,如解決問題、批判思考、創意、溝通、社交、倫理決策與全球視野。此範疇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專業卓越、道德責任與創新精神對教師角色的重要性。畢業生將會成為關懷社群、具備教學能力的教師,並具有熱切追求學問、社會承擔和胸懷世界的素質。
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課程包含以下四個範圍,透過擴闊學生的學術視野、協助他們融會貫通不同領域的知識、把正規學習內容與日常生活連繫起來,以裝備學生成為積極的變革推動者
-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
-
經驗學習
- 經驗學習課程
- 聯課及服務學習課程
- 通識教育拓寬課程
-
通識教育拓寬課程 (學習組別1-3)
- 學習組別1 :人性、詮釋及觀點
- 學習組別2 :群體、社會及文化
- 學習組別3 :自然、科學及技術
- 正向教育與價值教育課程
- 通識教育跨學科課程
-
通識教育拓寬課程 (學習組別1-3)
- 大學電子學習歷程檔案
畢業專題研究
畢業專題研究由兩個科目組成:
- 畢業論文 I/總整專案I:介紹研究方法與計劃書
- 畢業論文II /總整專案II:於畢業年進行一個為期一年的專題研究。畢業專
選修
本範疇提供選修科目供學生自由選讀。學生亦可選讀副修或第二主修。
學校體驗
透過在中、小學的學校體驗及實習機會,學生可理解及實踐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
學生會到本地學校進行教學實習,授課語言取決於實習學校的政策。因此,學生必須能操流利的廣東話及普通話*以進行教學實習。
*只有部分本地學校以普通話作為中文科的授課語言
語文增潤
本範疇包含英語增潤課程、普通話增潤課程、中國語文增潤課程,以及廣州話課程*,幫助學生持續發展語文能力,以應付將來工作和進修的需要。學生須依據本校的語文政策,修讀指定的中文、英文及普通話語言學科。
*只適用於非粵語華裔學生
沉浸
學生須到國內大學參加沉浸課程。此課程旨在結合普通話能力訓練、學科研習、文化考察和教學觀摩等項目,讓學生在文化豐富的環境中體會文學、文化的內涵,並提高普通話口語能力,了解內地語文教育狀況和文化風俗。
沉浸課程為不帶學分的必修課程,學生必須參與,並須取得及格成績,方可獲授予畢業資格。
就業前景/專業資格
中文是香港學生的第一語言,而中文科是香港學校課程的學習領域之一,因此香港對高素質的中文科教師需求甚殷。本課程的畢業生兼具豐厚的學術及專業知識,就業前途良好。他們可獲得 「香港註冊教師」 資歷,成為合資格的中文科教師。除任職專業教師外,畢業生還可以利用所擁有的學科知識和才智技巧,到多個行業發展,例如政府部門、新聞機構、出版社等。